
江西醫學院附屬醫院周玉珍教授,深耕心腦血管光療領域 30 余年,其通過大量患者案例及理論研究,系統性的歸納了紅藍光協同干預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,破解了紅藍光療的“心腦保護密碼”,讓這項技術成為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“精準干預利器”。
高血壓輔助干預: 紅藍同調的“血壓穩控方案”
周玉珍教授團隊通過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,紅藍光協同干預是高血壓輔助治療的“優化方案”。她選取 180 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,隨機分為三組:單純紅光組、單純藍光組、紅藍聯合組,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分別輔以對應光療。結果顯示,干預 12周后,聯合組血壓達標率達 89%,顯著高于紅光組(72%)和藍光組(65%)。
其核心機制在于“雙向調節”:紅光(635nm)可穿透至血管平滑肌層,促進一氧化氨釋放,改善血管內皮功能,降低外周血管阻力;藍光(480nm)則通過調節自主神經張力,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減少兒茶酚胺分泌。周玉珍強調:“紅光'松血管’,藍光"穩神經’,二者聯用實現血壓”雙維度穩控’。
冠心病康復: 紅光促循環的“心肌保護”機制
針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這一臨床難題,周玉珍教授發現紅光療可顯著改善心功能。她對 90 例冠心病術后患者采用紅光(660nm)照射心前區,每次 20分鐘,每日1次,連續 30天結果顯示,治療組左心室射血分數提升 11.3%,心肌酶譜指標恢復時間平均縮短 5.6天,心絞痛發作頻率降低 72%,遠優于常規康復組。

紅光能增強線粒體氧化磷酸化功能,提升心肌細胞能量代謝效率,同時促進側支循環建立,減少心肌缺血面積。"周玉珍在研究中還發現,紅光可降低炎癥因子(如TNE-a、兒-6)水平,減輕血管壁粥樣硬化程度,為冠心病患者筑起“心肌保護屏障”。
在 30 年的心腦血管光療研究之路上,周玉珍教授用嚴謹的科研數據和扎實的臨床實踐,讓紅藍光療在高血壓輔助干預與冠心病康復領域站穩了腳跟。未來,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,紅藍光協同的“心腦保護密碼”將被進一步破譯,為更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帶來精準治療的希望,而周玉珍教授也將繼續以專業為刃,在光療技術守護心腦血管健康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。
相關新聞
2025/06/24
2025/09/29
2025/09/25